今天,造物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徐汇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加强专利布局,推动产业发展

徐汇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近日,上海徐汇区出台《关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为民营企业减负担、减成本、降门槛,同时也通过扶持举措为企业增底气、添活力。
《实施方案》聚焦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缓解民营企业经营困难,除对符合区域产业导向的小型微利企业进行所得税减免外,对于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还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
《实施方案》还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对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民营企业按总投入一定比例给予政策补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提供上市基础培训、专家路演会诊、金融资源对接、合规审核等全流程配套服务等。
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运用马德里国际注册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商标战略布局,对区域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实施援助。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加强专利布局,推动产业发展


笔者在中国专利检索系统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中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22年6月30日,以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结构、性能等方面的技术改进为筛选标准,该领域共提交了576件专利申请。
发展迅速 专利稳定增长  从该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的年度变化趋势看,截至目前,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发展初期。
2000年至2006年,该领域共提交专利申请11件,其中国外来华申请4件,申请人主要集中在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两家企业,且两家公司均享有日本优先权。
中国的专利申请人集中在上海达鹰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湘电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第二阶段是技术发展增长期。
中国的专利申请量2007年首次增加到14件,之后5年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开始成倍增长,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首的国内企业近几年的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反映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引导推动下,国内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逐渐向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转型。
第三阶段是技术发展稳定期。
2012年至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趋于稳定,连续4年维持在百件左右,这期间共提交专利申请399件(由于部分专利申请尚未公开,因此2022年和2022年的实际专利申请量应大于本文统计数量)。
相关资料显示,这期间,除奇瑞集团和上海中科深江仍保持专利申请量的稳步增长外,还出现更多的专利申请人,如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等。
该技术经过短短16年的发展,专利申请量已从最初每年1件发展到每年百件左右,其中专利申请人类型的稳定增多,也反映出驱动电机系统愈发受到市场重视。
三大技术 发展不够均衡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主要由驱动电机、控制系统与机械传动装置和车轮组成,因此可将该领域分成3个技术分支:一是包括电机铁芯、磁路、绕组等电机零部件组成的驱动电机技术分支;二是包括驱动电机的驱动控制器和控制方法,以驱动电机为目标对象的控制车辆起动、加速、制动的操作程序和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三是包括结构上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用于转矩传输的机械传动装置的机械传动系统技术分支。
在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机械传动系统三大技术分支领域共提交的专利申请分别为280件、200件、98件,其中驱动电机分支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最多。
3个技术分支中所包含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数量分别为123件和140件、116和72件、47和51件,驱动电机和机械传动系统两分支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略高于发明申请,而控制系统分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1.6倍。
3个技术分支相比,控制系统分支的技术含量更高、更倾向于获得长期稳定的专利权保护,而驱动电机和机械传动系统两分支则更倾向于依靠提交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尽快拿到专利授权、尽早占据市场。
此外,三大技术分支中都有少量PCT专利申请,但申请人均为外国企业。
百家争鸣 格局尚未定型  笔者通过检索发现,该领域提交专利申请5件及以上的专利申请人共21位,共提交专利申请197件,占总申请量的34.20%。
依次是:天津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7件、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和日本日立集团17件;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韩国现代和奇瑞集团13件;东方电气集团12件。
由上述统计数据可见,各主要申请人之间的专利申请数量十分相近,彼此未在专利布局中形成明显差距。
综合考虑日本日立集团、韩国现代集团、美国特斯拉公司3家国外企业专利申请人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实力,其很可能成为国内相关企业的强劲竞争对手。
目前国内申请人中,天津松正和上海中科深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处于领先位置,东方电气、奇瑞、比亚迪在纯电动车生产销售的基础上积极研发驱动电机系统新技术,而国内四大汽车集团的长安、东风、一汽和上汽在该领域的研发则相对较少,这可能与传统汽车厂商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中存在取舍困难和技术壁垒有关。
此外,该领域还聚集了许多国外申请人,如美国通用、日本松下等。
笔者认为,尽管国内相关企业已经开展了相应的专利布局,但目前并不具有绝对优势,仍需进一步加强研发与专利布局。

屏幕解锁技术:提升专利质量方能“解锁”未来


近年来,用户对防止信息泄漏、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屏幕解锁技术也在随之更新迭代。
目前,以指纹解锁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前不久,iPhoneX搭载的Face ID解锁技术更是备受业界瞩目。
事实上,为了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研发人员也在尝试开发个性化的创新方案,以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中,笔者将从专利的角度来探析屏幕解锁技术的发展现状。
专利数量国内占优笔者经过检索发现,在移动终端解锁领域,2022年及之前的中国专利申请达1979件。
2003年之前,国内并未出现相关专利申请;2003年至2005年属于技术过渡期,技术主要涉及密码输入、外部因素解锁等;2006年至2007年属于新技术萌芽期,出现了针对触控屏的解锁技术,苹果公司的滑动解锁专利为其代表;从2008年开始,解锁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发展期,解锁方式得到极大丰富,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2012年至2022年的年均专利申请量逐渐从300件左右增长至400件左右,其中2012年更是达到同比223%的增速。
笔者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相关专利申请人的国别及省市分布方面,中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占据93.18%,远高于韩国、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内申请人的2.68%、1.36%、0.91%和1.87%,这与中国在智能终端行业拥有众多品牌和较高产量有关。
在省份分布方面,广东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其他经济活跃的省市也有突出表现,例如小米、乐视所在的北京占据总量的14.4%,斐讯所在的上海占9.85%。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内申请人多是市场主体,其在专利数量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专利技术转化能力也较强,这在其众多产品上都有直接体现。
相比之下,国外申请人的申请总量较少,占比仅6.82%,但是其中不乏基础专利,这些专利构成了整个技术分支的源头,其质量和威力不容小觑,而且这些专利授权后维持率较高,体现了相关专利的含金量。
研发脉络逐渐清晰根据实现原理的不同,移动终端屏幕解锁技术可分为8类:机械部件、问答输入、点触摸、滑动手势、图操作、生物识别、外部/传感因素、其他方式。
机械部件方式包括盖/套的折叠和滑动、操作键/触笔/线。
作为早期的解锁方式,其便于用户操作,但因安全性弱等原因而未获得持续发展。
问答输入方式包括输入符号密码、签名/笔迹、回答问题,其提升了安全性,但无法区分用户身份,相关申请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点触摸方式包括点击、按压对象,操作简单,但创新切入点较少,导致申请量一直在低位徘徊。
滑动手势解锁方式包括滑动图标直接解锁和滑动参数匹配解锁,该方式相关的专利申请量在苹果公司的滑动解锁专利引领下经历了大幅度增长,但后期因技术成熟、创意用尽而增长缓慢。
图操作方式包括对图形、图像、图块、图案的操作,交互性和趣味性较强,但是其安全性较低,已不再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模式识别、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生物识别方式正在快速崛起。
该方式包括指纹/掌纹、面部、虹膜/巩膜、脉搏、声纹、眼部动作/状态、耳朵/头部的识别或其他组合方式,由于唯一性、采集方便和可识别验证等优点而受到极大重视,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申请量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便是印证。
外部/传感因素早期主要是通过与外部交互、附件接入来触发,后期由于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引入、私密性的需求和个性化的考虑而采用传感器来感测参数,该方式的申请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笔者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申请量靠前的解锁技术中,生物识别占1/4,滑动手势和外部/传感因素各占1/5,属于主流技术。
生物识别方式中的指纹识别占据过半份额,其时间跨度从2003年至今,这是因为指纹识别技术较为成熟。
面部识别因图像采集受环境光、角度等因素影响,以及3D建模导致的数据处理量较大而影响速度,前期申请数量不多,但其将是未来研发的重点。
提升质量迫在眉睫笔者经检索分析发现,2003年至2022年,中国解锁专利申请前十大申请人为欧珀、中兴通讯/努比亚、宇龙/酷派、TCL、斐讯、鸿海、小米、金立、华为、维沃/步步高,其中欧珀以271件雄踞榜首,反映出该公司对专利的重视;中兴通讯/努比亚也以189件排名第二位;其他主要申请人也大多是主流手机研发和制造商,其产品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十大申请人关注领域各有侧重,这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及创新思路密切相关。
其中欧珀过半专利申请集中在生物识别解锁,还有近1/5集中在手势解锁;中兴通讯/努比亚集中在生物识别解锁和外部/传感因素解锁。
虽然前十大申请人中没有国外公司,但与国内公司的专利申请偏重应用相比,国外公司的专利申请关注领域还包括基础研究,例如通过并购专业公司来研发和应用功能器件、模块集成等技术。
在以创新为引领的信息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专利技术的竞争,国内企业需确立“产品未动,专利先行”的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专利保护措施,积极进行专利布局,增强专利储备并构建专利池,切实提高专利质量,提升产业影响力;同时要追踪技术发展趋势,挖掘和改进现有技术,深入研究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关注领域和专利布局情况,学习其技术切入点选择和具体实现方式,做到技术优化和原创技术探索两手抓,做精主流技术和提供个性化方案两促进。
笔者建议国内企业继续加强自主创新,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借专利做大做强,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徐汇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加强专利布局,推动产业发展 的资讯,可以咨询 造物网。
(造物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