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进我市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构建网络支撑体系为基础,以打造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为重点,以拓展融合创新应用为路径,以筑牢网络安全体系为保障,推动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多链协同”的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赋能工业强市战略。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工业互联网建设量质并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普遍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引擎带动作用凸显。

——基础支撑不断夯实。5G网络全面部署,建成全面覆盖城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重点行业普遍建成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5G基站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平台建设不断进步。今年重点引进1个国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2022年、2023年分别培育1个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每年培育2个左右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融合应用不断普及。每年新建30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造1—2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开展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技术改造,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达到30%。

——赋能成效不断提高。推动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每年新增登云企业200家以上。

——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完善和加强本地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工业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安全综合解决方案。

——产业生态不断健全。构建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典型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增强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能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联合体。

二、行动步骤

(一)网络体系强基行动。

1. 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市级骨干网络,加快推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改造。鼓励建设5G、高精度定位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推动网络新技术向工业互联网领域落地应用,推进企业内外网络互联互通。加快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面覆盖城区和有条件乡镇。(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各基础电信企业、市铁塔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2. 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企业运用5G、TSN(时间敏感网络)、工业PON(无源光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探索在既有网络上升级部署新网络、新系统,支持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优化企业内网络架构,提升内网的低时延、高可靠、确定性能力,推动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建设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二)基础支撑增强行动。

3. 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链相关企业及有条件的企业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逐步构建面向垂直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强标识解析技术创新,提升标识技术产业供给能力,推进标识解析服务在工业全业务、全流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市经信局,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三)平台体系赋能行动。

4. 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平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技术领域优势,支持我市重点头部企业与省内外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制造业企业强强联合,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加强平台设备接入、知识沉淀、应用开发等支持能力。引导平台持续迭代创新,扩大接入规模,深化工业资源要素集聚,提升平台应用推广和运营服务水平,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型双跨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5. 打造行业型和专业型平台。以市内重点行业为突破口,支持引导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新型制造业生态系统,推动行业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围绕特定工业场景,打造一批基于声音检测、视觉检测、知识图谱、物联网感知、工业仿真、区块链、数字孪生、标识解析服务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6. 打造区域型平台。聚焦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和其他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的地区和园区,鼓励建设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平台资源及区域服务能力整合优化,提升产业链和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品创新力,推动平台在“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规模化”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局)

7. 建设企业级平台。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工业企业打造企业级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售后全环节信息化应用,实现工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采集、感知和集成应用,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网络化、扁平化、平台化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服务类平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以平台数据为支撑,帮助企业实现工艺流程改造和要素优化配置,降本增效,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8. 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上云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上云的认识水平和应用能力。鼓励和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场景,开发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云化改造,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四)数字化转型提升行动。

9.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手段,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每年滚动实施100项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产品、企业、产业全面升级。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企业智能化升级,加强智能制造装备(含工业机器人)在我市八大产业链等重点企业发展中的规模化应用。高标准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台以上,工业人工智能应用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